3月26日,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作会议率先召开。27日,江苏省第六届高校后勤互联网大会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镇江召开。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在宇,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爱祥,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信专会主任、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戴月波等领导出席会议,信专会正副主任、正副秘书长、常务委员、各高校分管后勤领导及企业会员代表近16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信专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承办。
黄在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信专会在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信专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后勤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要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同步。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需注重实用性和用户体验,要确保每一项信息化举措都能真正服务于师生,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他还鼓励各高校要拓宽视野,积极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认知水平。
胡爱祥在致辞中代表学校热烈欢迎与会领导、高校同行和企业代表,并感谢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对学校后勤事业的指导和帮助。他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在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明显成效。他指出,本次会议为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共同探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必将推动全省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戴月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江南大学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信专会主任单位,始终致力于推动江苏省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后勤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需针对“急难愁盼”的问题,利用技术创新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确保信息化的成果能够真正提升师生的满足感。他对后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以政策为引领,抢占技术应用制高点;二是要以系统为思维,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三是要以师生为根本,提升服务供给新质效。同时,他强调,各高校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挑战,为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信专会秘书长、江南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吴光明汇报了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信专会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展望。他表示,信专会将紧紧围绕政策导向,深化技术应用,优化服务流程,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2025年,信专会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如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高校间深度合作,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会上,省高校后勤协会信专会副主任、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副院长杨明刚宣读了《省高校后勤协会信专会部分组成人员调整、增补情况通报》。省高校后勤协会信专会副主任、河海大学后勤管理处党委书记朱倬然宣读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信息化典型案例及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并向获得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的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和工作交流,他们就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展开专题演讲和交流讨论。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方伟以《人工智能助力后勤信息化的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指出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江苏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智能化系统在校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如智能报修平台、智能食堂管理系统等,有效提升了师生的生活质量和校园运营效率。
会后,与会代表一行赴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进行实地参观。

会议现场

黄在宇讲话

胡爱祥致辞

戴月波总结讲话

实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