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一刀一竹刻“吉”愿 后勤课堂传非遗——会议中心开展留青竹刻体验课

日期:2025-11-13    点击数:    来源:后勤管理处会议中心   文:楼晓丹 图:楼晓丹 徐悦 审核:金明媚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校学子近距离触摸非遗温度、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11月12日下午,会议中心第二课堂特别推出“留青竹刻”体验课,为师生校园生活注入传统文化新活力。活动特邀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陈晓老师授课,带大家走进无锡非遗留青竹刻的匠心世界。

陈老师师从于国家级非遗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乔锦洪大师,深谙这项传统技艺的精髓。课堂上,他从“留青”二字的本义切入,生动阐释了无锡留青竹刻的工艺核心: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青皮为雕刻载体,铲去图案之外的青皮、露出竹肌,通过青筠与竹肌的色彩对比呈现作品层次。“随着年代久远,竹肌会变得深沉温润、光滑如脂,色泽近似琥珀,图案也会愈发清晰突出,这正是留青竹刻的独特韵味。”陈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自己精心刻制的竹刻作品,逐一解析其中的构图巧思、刀法技巧与创作难点,让同学们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匠心与美感。

理论讲解结束后,实践体验环节正式开启。会议中心早已为大家备齐经过精细处理的竹片、专业刻刀、铅笔等工具,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在竹片上勾勒出“吉”字纹样,开启属于自己的非遗创作之旅。起初,不少同学因对刻刀力道把控不当,线条难免歪斜,陈老师耐心上前演示指导,从握刀姿势到下刀角度、力度控制,细致拆解每一个操作要领。

“看似简单的一笔,实际雕刻时要精准控制力度,不然青筠容易断裂。”来自人文学院的汪玮瑶同学专注地雕琢着作品,脸上满是认真。“这节课不仅让我亲手体验了传统竹刻技法,更沉浸在沙沙的刻刀声中,忘却了所有烦恼,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当最后完成组装,看到自己刻的‘吉’字竹刻成品时,心中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

此次留青竹刻体验课是会议中心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让学子们在亲手创作中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匠心精神。

活动现场

主讲人:陈晓

实践教学场景(一)

实践教学场景(二)

成品展示